生活習性中華蜜蜂飛行敏捷,嗅覺靈敏,出巢早,歸巢遲,每日外出采集的時間比意大利蜂多2~3小時,善于利用零星蜜源。造脾能力強,喜歡新脾,愛啃舊脾,抗蜂螨和美洲幼蟲腐臭病能力強,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,易受蠟螟危害,喜歡遷飛,在缺蜜或受病敵害威脅時特別容易棄巢遷居,易發生自然分蜂和盜蜂,不采樹膠,分泌蜂王漿的能力較差,蜂王日產卵量比西方蜜蜂少,群勢小。
喂粉:蜜蜂所需的蛋白質、維生素等都來自于花粉。我地春繁時花粉缺,用人工飼喂問題就迎刃而解。喂的時間從整巢后第四天開始,此時巢內有少部分幼蟲,楊樹進的一點粉只不過杯水車薪。喂粉的方法有二:粉框法和喂餅法。后者是將消過毒的花粉或人工代用粉按說明書制成軟餅,置于框梁上,蓋上塑料薄膜防干。喂量以5d內吃完為宜;前者是將花粉用85%酒精消毒,然后裝入塑料袋封閉12h,用噴霧器將巢脾噴濕,再把花粉裝入脾內,邊裝邊用小棒敲擊框梁,裝滿后再噴濕,隔夜后加巢內,放在擋板內側,吃完再續。此法簡單易行,適用于大蜂場。喂粉直到杏、柳開花大量進粉為止,其間不可間斷。

喂水:春繁時期,外界氣溫低,寒流頻繁,為減少蜜蜂外出采水的損失,人工巢內喂水是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,更適合我地春季大風干燥的氣候。具體做法:整好巢后用二槽式塑料飼喂器放巢內,槽內放上浮漂。但要切記,用30℃的溫水,為的是保持巢內溫度穩定;喂水時加0.1%的食鹽,給蜜蜂補充所需的無機鹽。

根據飼養目的選擇蜂種各地氣候不同,導致蜜源植物 分布不同,流蜜期時間長短不一。有的定地養蜂,有的轉地養 蜂;有的養蜂,有的業余養蜂,方式不同,目的多樣。以生產蜂蜜為主,應伺養采集力強,能節省飼料,既善于采 大宗蜜源,也善于采集零星蜜源的蜂種,如嘻蜂或喀x意雜交蜂 就是較理想的蜂種。以生產王漿為主,應選擇漿蜂。若既兼顧取蜜又取漿,則選擇蜜漿高產蜂種。

雖然目前我國境內的蜜蜂主要有意蜂和中蜂,但是這兩種蜜蜂的飼養方法存在巨大差別,而且生產能力和環境適應也是各不相同的,可以說兩種蜜蜂放在一起飼養是得不償失的,所以我們在養蜂的時候先是已經明確了我們養蜂的目的,我們所具備的條件,我們選擇了適合我們的蜂種。
意蜂是我國飼養的主要蜜蜂品種。它的越冬性能不如東北黑蜂和其他歐洲黑蜂。意蜂除在華南亞熱帶地區越夏困難,在地區沒有飼養外,在全國各地均有飼養。